诚信修德    严谨笃学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廉政

党建廉政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有感-----朱海燕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1-05-12     点击次数:41

2020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习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重点阐述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等许多领域的现实问题,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家精神引领创新之路。习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其实,科学家精神不是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专利,作为高校教师,其自身的责任就要求我们要用心体会,从科学家精神中得到启示。

一、充分认识科学家精神提出的背景

去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党中央提出科学家精神主要基于当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中兴、华为”事件提示我们还存在相当多的“卡脖子技术”,严重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需要全国广发科研工作者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和育人”等科学家精神投入各项科技工作中去。

党中央要求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科学生态和舆论氛围。

二、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今天,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亟须在全社会加快培育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更多人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激励更多人开展自主创新、开发核心技术。宣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科学文化土壤,是时代的重大命题。

求实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所依赖的基本精神。对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当代中国科学技术自主创新和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弘扬科学家精神,增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以创新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

科学家是科学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践行者,科学家精神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科学文化特点的重要表现。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近代以来饱经患难的民族命运,塑造了极其深沉的集体感受、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因此,爱国、奉献、协同、育人精神,也成为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培育科学文化,加深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以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和潜力。

三、科学家精神是高校教师必须吸取的养分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不仅是对科学家的鼓励和鞭策,也为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把科学家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每个人值得思考和履行的职责。

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义。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们熟悉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黄大年等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故事,也熟悉屠呦呦、陈薇等当代科学家科研报国的经历,同样,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时,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医生、警察、快递员、社区工作者等各个行业的普通人,都勇往直前。“‘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都体现着科学家精神。

创新,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科学家们身上充沛的求索精神和不竭的好奇心,总能让人印象深刻。其实创新不止发生在实验室。从大处看,要突破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需要从田间到车间全链条、全流程、全社会的创新;往小里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想在自身职业发展上有所发展和进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所作为和贡献,就要凡事多一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增一分打破旧观念、旧框框的勇气,学一点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

四、以身作则展示科学家精神的要义

教师职业的功能是多维度的。教师群体本身就具有科技工作者的身份。新时代,一个合格而优秀的教师,要做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就必须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铸就自身的科学精神。教师在工作实际中,不仅要善于积极传扬科学家精神,将科学家故事融入到育人工作实践中,而且要以身作则,努力让自己成长为“四有”教师,这样才能真实感染带动青年学生,在他们人生成长成才道路上播种科学家精神的种子。

广大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把握这一精神内涵,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中。在我们平时教学科研中,一是自身要积极履行爱国行为,同时培育年轻学生爱国情怀,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前提;二是结合专业特点,认真钻研基础教学研究,同时注意新时期时代特色,不断融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积极创新;三是在培育个人能力提升的同时,注意推进集体协作,未来社会将进一步细分,只有懂得集体协作的团队才可能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四是要有一种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培育年轻学生提升业务技能,扎实做好基础教育的育人工作,为国家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Copyright2019-2025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海洋港口学院 地址:吉余楼D301 邮编(222006) 电话:0518-85986078